以碳达峰为导向 协同治理城市交通
袁春毅 徐洪磊 信红喜
交通拥堵和机动车降碳都是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二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治理举措上也有极大相似性。开展以城市交通碳达峰为导向的协同治理工作,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牛鼻子”,也是高质量推动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路径。
以碳达峰为契机促进城市交通绿色转型 是有效治理城市拥堵的重大机遇
交通运输是降碳的重点领域,我国交通降碳任务艰巨,城市交通更是重中之重。单以汽车为例,2019年我国千人汽车拥有量173辆,相比美国的837辆、日本的591辆,我国小汽车增长潜力巨大,小汽车出行也从2005年69亿人次增长到2018年728亿人次。由于城市出行需求增加,已有近60%的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拥堵,进一步加剧了城市交通碳排放。经测算,仅我国城市交通(含都市圈)中小客车碳排放就占交通领域总排放四成,可以预见,城镇化水平提升带来的拥堵加剧会使城市交通碳排放总量进一步攀升。
国际经验也显示,对于工业和能源结构稳定的城市,交通碳排放将占到城市碳排放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如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我国城市交通碳排放将成为碳达峰的瓶颈制约。交通拥堵和机动车降碳都是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二者具有较强相关性,在治理举措上也有极大相似性,推进以碳达峰为导向的城市交通协同治理,是系统性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机动车各类排放的重大机遇。
以碳达峰为导向的协同治理需破解几大难题
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在推动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部等12个部门印发了《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从顶层规划上推进了城市绿色出行体系的逐步完善;26个城市被授予“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的主导地位逐步建立;超额完成了“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应用目标,加快了公共领域新能源车辆的推广;依托如公交出行宣传周等品牌宣传活动,使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着眼协同治理,目前城市交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城市交通领域碳达峰目标不清晰,相关治理措施效果难以评估。二是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与降碳工作缺乏统筹,相关政策措施协同治理不系统。三是城市交通碳排放的统计监测、排放标准及清单计算、都市圈居民交通调查等基础工作存在标准缺失或不统一等问题,对后续开展专项工作的支撑不足。四是协同治理作为复杂的系统工作,还未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机制,政策实施力度不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从国际上看,美国纽约交通治理逐渐由拥堵治理向拥堵与降碳协同治理过渡;英国伦敦制定健康街道、优质公共交通体验等政策措施,通过慢行交通行动计划等专项行动,以交通和降碳双目标进行协同管控实现拥堵与降碳的共治。因此,开展以城市交通碳达峰为导向的协同治理工作,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牛鼻子”,也是高质量推动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路径。
研究制定治堵与减排协同治理目标
城市交通治理应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拥堵与减排协同治理为切入点,研究制定协同治理目标,加强城市调查及碳排放监测标准等基础能力建设,加快构建城市拥堵治理与碳达峰协同管控体系并建立有效运行机制,有序推动相关试点及专项工作,逐步完善建立法规政策体系,系统性推进以碳达峰为导向的城市交通协同治理。
开展专项行动效果评价及调研,研究制定协同治理目标。建议针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绿色出行行动计划等专项工作进行降碳效果评估,预测城市交通碳达峰峰值与年限。会同生态环境部门开展针对不同类型城市的交通拥堵与减排协同治理专项调研,与国家碳达峰行动计划有效衔接,明确工作重点及治理目标。
加强能力建设,通过标准规范支撑协同治理。建议加快推动都市居民交通调查、城市交通碳排放监测标准及规范方法等基础工作,完善城市交通运输碳排放统计监测制度,建立城市交通运输碳排放数据库,制定统一标准规范,支撑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绿色出行行动计划等协同治理工作中对公交分担率、绿色出行比例等重点指标测算,适度强化降碳指标的比重,建立示范工程遴选和评估标准化体系,对各类城市交通碳达峰治理目标进行统一评估。
加强城市交通拥堵与降碳的协同共治,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建议以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和绿色出行行动计划等为工作载体,构建城市交通拥堵与降碳协同治理体系,通过城市规划协同、发展公共交通、转变绿色出行方式、推进机动车能源结构转型及加强智能化交通管控等举措实现协同治理目标。推动设立各级城市交通降碳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交通运输、环境、交管、能源、工信等不同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多部门运行机制,合力推进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与降碳工作协同开展,保障城市交通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
开展相关专项行动的可行性研究,逐步试点、有序推进。建议推动重点区域交通率先碳达峰城市试点创建工作、城市重点区域拥堵与减排协同治理专项工作、零碳公共交通专项试点区建设、城市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创建工作等专项工作的可行性,结合不同城市特点,分类实施,以点带面逐步发挥示范效应,总结试点经验,高效有序推进工作不断深化。
依托有效保障机制,加快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建议城市交通以碳达峰为导向,依托各层级建立的多部门运行保障机制,加快推动研究交通碳减排管理政策,研究城市拥堵收费政策、城市交通碳普惠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在具备条件的城市试行推广,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提升行业现代治理能力。
(本文发表于2021年7月26日中国交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