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张晓晴、孙瀚冰等:沿海港口煤炭运输系统运行特点及展望
日期:2023-04-03

增强韧性 稳供保运——沿海港口煤炭运输系统运行特点及展望

张晓晴 孙瀚冰 吴宏宇 葛彪

2022年,全球经济持续复苏整体带动,俄乌冲突影响,国际煤炭需求激增、煤价持续高位,出现全球性缺煤缺电情况;我国经济平稳复苏,受全球性煤炭供应紧张影响,煤炭外贸进口量大幅下降,国家发展改革委及煤炭主产地积极推动煤炭增产保供,沿海煤炭运输规模保持稳定。

2023年,全球能源危机仍然存在,为确保能源供应稳定,建议高度关注全球能源格局对我国能源供给安全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北煤南运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国内煤炭消费保持高位

国际煤炭供应持续紧张。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整体格局下,受俄乌冲突影响,欧洲能源供应紧张,多国重启煤电计划,国际煤炭需求激增,国际能源署推测2022年世界煤炭消费量首次超过80亿吨,同比增长1.2%,超过2013年创下的历史纪录,全球煤炭产量达83.2亿吨,同比增长5.4%,同样创出历史新高,但仍存在结构性短缺问题。2022年国际煤价持续高位,9月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动力煤价格达到434美元/吨的高位,10月印尼动力煤指导价达到331美元/吨的高位,出现全球性缺煤缺电情况。

电煤消费推动我国煤炭消费规模提升。2022年,我国煤炭总消费量中92%用于电力、化工、建材、钢铁四大耗煤行业,其中电力占比57%左右;全社会用电量、发电量全年保持小幅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3.6%、2.2%;其他耗煤行业中,钢铁、化工行业用煤需求稳定增长,建材行业受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自身转型升级等影响,用煤需求同比下降。

煤炭产量攀升至历史高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及煤炭主产地积极推动煤炭增产保供,先进煤矿核准、建设进程加快,产地煤炭供应维持高位,2022年全年煤炭产量44.9亿吨,同比增长9.0%。煤炭产能进一步向资源禀赋好的晋陕蒙地区集中,上述地区煤炭产量达到32.3亿吨,占全国产量71.8%。

外贸进口量明显回落。受国际能源危机影响,我国2022年全年进口煤炭2.9亿吨,同比下降9.2%。进口来源国结构发生变化,印尼占比达58.2%,受年初出口禁令影响,下降2.3个百分点;俄罗斯占比达23.2%,提升5.6个百分点;蒙古占比10.6%,提升5.5个百分点;受我国对澳大利亚煤炭实施禁令影响,全年无澳大利亚进口量。

煤炭价格保持高位波动。随着国内煤炭供应加快释放,缺口持续收缩,2022年煤炭全社会库存明显高于2020年、2021年同期水平。但全球能源危机带动国际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助推国内煤价维持高位。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5500K)全年每吨在730元至750元之间高位波动。

2022年沿海煤炭一次下水量完成9亿吨

2022年,我国海运煤炭调入量(煤炭一次下水与外贸进口总和扣除外贸出口量)11.4亿吨,与前一年基本持平,沿海港口煤炭吞吐量23.9亿吨,同比增长0.2%,其中,外贸进口大幅萎缩,一次下水量呈现增长态势。分区域看,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港口煤炭吞吐量分别保持了1.9%、1.9%和2.2%的稳定增长,珠三角、西南沿海受市场需求不足、外贸进口煤炭下降影响较大,吞吐量同比下降了8.9%和7.5%。

沿海煤炭一次下水量全年完成9亿吨,得益于国内煤炭加大供给,叠加铁路运力提升、外贸进口量下降等因素,同比增长3.7%。北方四港下水量规模为7.9亿吨,同比增长1.6%。其中,秦皇岛港受河北省提出调整煤炭布局的影响,下水量完成1.7亿吨,同比下降2.6%;唐山港受益于铁路集港能力充足和河北省内部煤炭下水格局调整,完成下水量3.32亿吨,同比增长5.3%;黄骅港因2022年现货煤价格较高采购量下滑、黄大线开启直达龙口港铁路通道等原因,完成2.16亿吨,同比下降3.6%;天津港得益于市场需求回升,完成0.75亿吨,同比增长12.0%。

2023年煤炭海运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

2023年,我国经济总体将呈现进一步复苏,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判断GDP增长预计在5.5%左右。根据宏观经济与我国用电量相关性分析,预计2023年我国用电量同比将增长4.5%左右,随着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落地发电,以及南方降水情况好转,水电发电能力增强,将抵消部分火电发电,预计火电发电同比小幅增长1%左右。

此外,我国冶金行业产能持续调整,建材和化工行业能源清洁化发展趋势延续,对煤炭消费的强度将继续下降。预计全年煤炭消费量在42亿吨左右。2023年,全球能源危机仍然存在,欧洲将继续增加煤炭采购量,分流我国在印尼和美国的部分进口资源,全年煤炭进口量难有明显增长。预计保供政策仍是2023年煤炭生产的主旋律,随着煤炭优质产能进一步释放,煤炭产量或将维持在44亿吨左右。

总体判断,煤炭海运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23年沿海港口煤炭海运调入量11.7亿吨,同比增长2.6%,其中煤炭一次下水量9.3亿吨,外贸进口量2.54亿吨,同比分别增长3.0%和1.0%,全年煤炭吞吐量预计24.6亿吨,同比增长3.0%。

进一步提升北煤南运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为确保我国能源供应稳定,建议高度关注全球能源格局调整,进一步提升北煤南运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一是坚持秦皇岛港保持煤炭功能和充足的装船能力;二是尽快启动唐山港(曹妃甸港区、京唐港区)和黄骅港(煤炭港区、散货港区)煤炭储备项目,研究明确开发时序;三是加快水曹集疏港铁路建设,适时开展迁曹铁路扩能改造,着力提升唐山港曹妃甸港区锚地保障能力,补齐运输系统短板;四是密切关注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外贸煤炭进口接卸的可能性和相关影响,确保我国煤炭海运供应链韧性;五是加强统筹协调和措施保障,强化运行监测,加强矿路港航电等全链条运输组织,推动建立津冀四港的协调联动机制,推进津冀航道、锚地资源共享共用,及时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升北煤南运系统安全可靠性。

(本文发表于2023年4月3日中国交通报)

 

 

【打印】 【关闭】

规划院

规划青年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