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杨琼、冯宏琳等:完善长江干线港口布局 构建经济高效联运体系
日期:2023-01-18

完善长江干线港口布局 构建经济高效联运体系

杨琼 冯宏琳 李歌清 倪瑞鸿

长江干线共分布34个港口,目前已形成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龙头、15个沿江主要港口为骨干、地方重要港口为补充的发展格局。截至2021年年底,长江干线港口(不含支流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38亿吨。沿江港口承担了沿江地区发展所需的80%以上的铁矿石和电煤运输、90%的外贸集装箱运输,对推动沿江产业优化布局、促进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内陆双向开放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长江干线港口发展仍面临枢纽作用和功能布局有待提升,码头功能结构不尽合理,上、中、下游港口协同发展不足等问题,为破解以上问题,《规划》以优化港口布局、打造区域港口群、提升运输系统效能等为着力点,全面打造以枢纽港口和主要港口为重点的综合服务功能完善、江河海互动、集疏运体系畅通、港口间协同高效的港口体系。

优化港口布局 强化港口枢纽作用

《规划》基于当前长江干线港口发展现状,提出形成以枢纽港口为龙头,主要港口为骨干,其他港口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发展格局。

一是强化枢纽港口支点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将港口划分为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一般港口3个层次基础上,突出主要港口中地理位置关键、物流集散功能突出、对经济贸易发展影响广的枢纽港口,即上海港、武汉港、重庆港和南京港,充分发挥枢纽港口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和推动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深度融合的战略支点作用,强化枢纽港口支撑和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能力。

二是完善主要港口功能布局。与最新在编的上位规划《全国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保持一致,将宜宾港纳入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布局方案。重点加强主要港口集约化、规模化公用港区建设,重点港区集疏运通道规划建设,强化主要港口枢纽作用,增强主要港口对国土空间开发、区域发展战略、对外开放和综合运输体系的支撑作用。

打造三大港口群 推动区域港口协同发展

《规划》立足服务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三大城市群,提出建设长三角沿江、长江中游和长江上游三大区域港口群的分区域布局方案,形成以上海港、武汉港、重庆港、南京港四大枢纽港为核心,区域内主要港口为骨干,其他干支流港口共同发展的总体格局。

一是充分发挥航运中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航运中心对区域港口群的带动作用,提升区域港口群的组合优势和整体竞争力,构建连通国际、辐射长江流域,高效便捷、内畅外通、服务双循环的长江物流大通道,更好地服务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其中,长三角沿江港口群重点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挥集装箱干线运输、集装箱江海联运、邮轮运输、高端航运服务优势,布局面向全球的国际航运服务功能,打造世界级港口群。长江中游港口群依托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发挥集装箱多式联运、大宗散货江海直达运输优势,强化面向长江中游的综合枢纽功能,在中部陆海联运大通道中发挥更好作用。长江上游港口群依托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发挥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优势,强化面向长江上游的综合枢纽功能,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发挥更好作用。

二是统筹谋划港口功能分工定位。《规划》明确了三大区域港口群功能、发展重点和方向,综合考虑港口群内各港口在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水运主要客货运输系统、所在城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和地位,初步明确了港口群内重点港口的功能分工定位及组合发展方向,可作为下阶段省级港口布局规划和单港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依据。

提升运输系统效能 构建经济高效联运体系

加快提升沿江港口运输系统效能,强化港口枢纽的辐射带动作用,《规划》完善了长江集装箱、煤炭、金属矿石、商品汽车滚装、旅游客运等主要客货类港口运输系统,提出大力发展江海联运、铁水联运,推动减程提质、降本增效、节能减碳,打造横贯东西、纵联南北、通达全球的长江航运新格局。

一是深化重点货类运输港口布局。长江水运运量较大且具有专业化发展特点的重点货类主要有煤炭、集装箱、金属矿石、商品汽车等,《规划》对以上重点货类运输港口进行了优化布局,按照“突出枢纽、联动江海、完善系统”的思路,完善了沿江重点货类运输港口格局,强化了各货类运输系统的枢纽型港口功能,规划了主要货类运输系统的重点港区名录,为加强港口资源要素保障、构建沿江专业化港口体系提出了规划指引,有助于加快长江重点货类运输港口的建设发展。

二是加快多式联运体系规划建设。《规划》着力发挥长江水运比较优势和多式联运的组合效率,以港口为枢纽,进一步推进港口与铁路、公路运输无缝连接,大力发展铁水联运、江海直达,拓展延伸港口腹地范围,提升全程物流效率。以枢纽港口和主要港口为核心打造集装箱、煤炭、金属矿石多式联运枢纽港区,推动集装箱、大宗物资集疏港运输由公路向铁路、内河转移。推动铁路进港专用线建设,新建集装箱、大宗干散货作业区原则上同步规划建设进港铁路,明确提出未来长江铁水联运进港铁路建设重点港区,促进长江多式联运体系完善和运输结构优化调整。

(本文发表于2023年1月18日中国交通报)

【打印】 【关闭】

规划院

规划青年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