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朱苍晖:全生命周期打造绿色枢纽
日期:2024-08-15

全生命周期打造绿色枢纽

朱苍晖

作为西北地区投资规模和建设体量最大的航空主导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项目,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正酣。该工程是国家“十四五”重点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也是现代化国际一流航空枢纽建设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其中综合交通中心列入交通运输部重大综合客运枢纽项目,货运区工程列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重点建设项目。

废弃物分类分区再利用

《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推行绿色规划建设方式,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简称部规划院)团队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技术服务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项目按照重大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示范化和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绿色化、智能化等技术要求,全面落实绿色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要求。

在设施布局上,部规划院团队通过给出咨询建议,指导项目综合运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冰蓄冷、地辐射、分布式送风、雨水回用等新技术、新工艺,推动枢纽技术性减排。项目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超80%。其中,东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通过三星级绿色建筑预评价,物流业务配套用房办公楼及驻勤宿舍获得“近零能耗建筑”证书,其余非工业建筑也相继完成了绿色建筑二星级预评价。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在原机场区位的改扩建工程,有大量破拆工作,其中,破拆旧跑道所产生的总建筑废弃物约3.2万立方米。基于该情况,项目创新废弃跑道混凝土再利用技术和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按照分类分区域利用的原则,根据废弃跑道混凝土材料性能分析,选择应用场景。目前,约55%的废弃跑道混凝土已被分类二次加工,作为项目建设所需的混凝土装饰板、仿石路沿石、装配式路面、再生填料等,免去建筑垃圾外运和处理费用,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对原生矿产资源的开发,实现变废为宝、节能减排。

能源使用全景监控

加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是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另一重要指导理念。部规划院团队指导项目单位制定了多能互补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方案,推动枢纽结构性减排。该方案基于多能互补的理念,统筹在建、已建及远期规划区域能源形式,整合磁悬浮电制冷系统、冰蓄冷系统、燃气锅炉系统、集中供热系统、中深层地热能系统、蒸发冷却式风冷热泵系统等多种能源形式,构建“大集中,小分散”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在当前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枢纽分布式能源系统通过整合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相互补充,有效提高了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科学节能及绿色可再生能源应用创造条件。

部规划院团队建议项目单位建设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推动枢纽管理性减排。通过采集和集中监控枢纽内冷、热、水、电、气等多种能源介质以及航站区和飞行区的机电设备运行数据,实现能源使用的全景监控。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负荷预测和多目标优化,实现供用能系统的协调控制,动态响应外部变化,如气象条件、航班信息、客流量和能源价格等,以实现全局态势感知和智能决策。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过计量、能效、设备、运维和维护等管理模块,优化运维流程,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构建高效、节能的能源管理与智能运维体系。

(本文发表于2024年8月15日中国交通报)

【打印】 【关闭】

规划院

规划青年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