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刘长俭、葛彪等:2020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动力和原因探析
日期:2021-01-29

4.3%,“超预期”增长

——2020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动力和原因探析

刘长俭 葛彪 袁子文

2020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4.3%的超预期增长,内河和内贸成为吞吐量增长的“双轮驱动”因素。沿海港口总体“南方快于北方”,山东、西南沿海、珠三角是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长的三大动力区域。内河港口总体“西江快于长江”,长江下游依然是增长的重要动力,西江成为吞吐量增长的新动能。石油及制品、矿建材料、金属矿石和钢铁对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长贡献度为82%,矿建材料、金属矿石和钢铁对内河港口吞吐量增长的贡献度为108%。沿海,宁波舟山港、唐山港、北部湾港对吞吐量贡献度排名前三,内河,苏州港、贵港港、常州内河港对吞吐量贡献度排名前三。“基建”因素贡献了我国港口吞吐量增量中的80%以上,是超预期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2020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超预期”,吞吐量的GDP弹性系数创2009年以来新高。

2020年,我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5.5亿吨,同比增长4.3%。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我国港口生产受到严重影响,1-2月港口货物吞吐量下降5.9%,1-3月下降4.6%。二季度开始,在统筹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中,我国港口吞吐量逐步恢复,上半年同比增长0.6%,累计增速由负转正,前三季度累计增速为3.0%,全年实现4.3%的超预期增长。2020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高于2015-2019年吞吐量增速平均值0.4个百分点。2015-2019年港口吞吐量增速均值低于同期GDP增速均值2.6个百分点,2020年增速却高出GDP增速2.0个百分点,创2011年以来新高。从吞吐量的GDP弹性系数看,2020年为1.9,远高于2015-2019年均值0.62的水平,创2009年以来新高。

图1  2019年和2020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月度累计增速

图2  2005年以来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的GDP弹性系数变化

二、货物吞吐量增长的“国内因素”凸显,内河和内贸成为吞吐量增长的“双轮驱动”因素。

内河一定程度上反映中西部地区经济活力,内贸反映国内强大市场活力。2020年,内河、内贸货物吞吐量均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20年,全国港口内贸、外贸吞吐量增速分别为4.4%和4.0%,内贸高于外贸0.4个百分点。内河港口吞吐量增速为6.4%,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2020年,内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4.2亿吨,对总吞吐量增长贡献度为71%;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占总吞吐量的比重为35%,对总吞吐量增长的贡献度高达51%。

图3  2015年以来我国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比重变化

三、沿海港口总体“南方快于北方”,山东、西南沿海、珠三角是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长的三大动力区域。

2020年,北方、南方沿海港口[1]吞吐量增速分别为2.2%和4.1%,与全国沿海港口吞吐量总体增速水平相比,分别低1.0和高0.9个百分点。北方港口吞吐量占沿海港口吞吐量的比重为48%,对沿海吞吐量增长的贡献度仅为33%,南方沿海吞吐量占比为52%,贡献度却高达67%。

2020年,山东、西南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长领先其他区域,增速分别为4.9%和8.7%,分别高于全国沿海增速1.7和5.5个百分点,分别以17.8%和8.0%的吞吐量占比,贡献了沿海港口净增量的27%和21%,接近贡献了全国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量的一半。珠三角港口对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的贡献度为20%。

图4  2020年沿海港口分区域吞吐量占比、贡献度对比

四、内河港口总体“西江快于长江”,长江下游依然是增长的重要动力,西江成为吞吐量增长的新动能。

长江沿线、西江沿线省市[2]内河港口吞吐量增速分别为5.3%和20.6%,与内河港口吞吐量总体增速相比,分别低1.1个和高14.2个百分点。长江沿线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比重为90%,对内河吞吐量增长的贡献度为75%,西江沿线吞吐量占比为8.6%,贡献度却高达24%,成为内河吞吐量增长的新动能。

长江、西江分段看,呈现明显差异性。长江中上游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相对较慢,西江中上游呈现高速增长势头。长江下游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比重为62%,对内河吞吐量增长贡献度为57%,中上游吞吐量占比为28%,贡献度仅为18%。西江下游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比重为5.2%,对内河吞吐量增长贡献度为8.1%,中上游吞吐量占比为3.4%,贡献度却为16%。

图5  内河港口分主要区域吞吐量占比、贡献度对比

五、石油及制品、矿建材料、金属矿石和钢铁对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长贡献度为82%,矿建材料、金属矿石和钢铁对内河港口吞吐量增长的贡献度为108%。

2020年,沿海港口石油及制品吞吐量、矿建材料、金属矿石、钢铁吞吐量占沿海港口吞吐量的比重分别为12%、9%、17%和4%,对吞吐量增长的贡献度分别为36%、18%、15%和13%,合计贡献了2020年沿海港口吞吐量新增量的82%,其次为非金属矿石、化工原料及制品、水泥和粮食,贡献度分别为9%、7.4%、6.6%和6.5%,煤炭为-5%。

图6  2020年沿海港口细分货类对货物吞吐量增长的贡献度

2020年,内河港口矿建材料、金属矿石和钢铁吞吐量占沿海港口吞吐量的比重分别为32%、15%和6%,对吞吐量增长的贡献度分别为65%、25%和18%,合计贡献了2020年内河港口吞吐量新增量的108%,其次为水泥、非金属矿石和粮食,分别为8.4%和5.8%和2.5%,煤炭为-18%。

图7  2020年内河港口细分货类对货物吞吐量增长的贡献度

六、沿海宁波舟山港、唐山港、北部湾港对吞吐量贡献度排名前三,内河苏州港、贵港港、常州内河港对吞吐量贡献度排名前三。

2020年,沿海宁波舟山港、唐山港、北部湾港分别占全国港口吞吐量比重为8.1%、4.8%和2.0%,对全国港口吞吐量增长的贡献度为8.7%、7.7%和6.7%,其次为福州港和日照港,贡献度为6.1%和5.4%。其中,宁波舟山港吞吐量净增量中,石油及制品贡献了75%;北部湾港吞吐量净增量中,金属矿石、钢铁和矿建材料贡献了70%;唐山港吞吐量净增量中,金属矿石和矿建材料贡献了85%。

2020年,内河苏州港[3]、贵港港、常州内河港分别占全国港口吞吐量比重为3.8%、0.7%和0.3%,对全国港口吞吐量增长的贡献度为5.2%、4.2%和4.1%。其中,苏州港吞吐量净增量中,矿建材料和钢铁贡献了166%,煤炭为-76%;贵港港吞吐量净增量中,矿建材料和非金属矿石贡献了94%;常州内河港吞吐量净增量中,矿建材料、水泥和钢铁贡献了80%。

全国贡献度前十大港口占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比重仅为30%,对全国港口吞吐量增长的贡献度却达58%。

图8  2020年全国主要港口对货物吞吐量增长贡献度(排名前10)

七、“基建”因素是2020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超预期增长的主要原因,对吞吐量增长贡献度超过80%。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恢复性增长,特别是一大批交通、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以及房地产投资较快增长,带动了大量矿建材料、钢铁、水泥等货类运输需求快速增长,相应带动了上游铁矿石等原材料进口的快速增加。2020年,代表基础设施建设活跃度的主要指标呈现快速增长,如挖掘机产量增长36.7%、大型拖拉机产量增长56.0%、中型拖拉机产量增长17.7%、载货汽车产量增长20.0%。在上述背景下,2020年,我国钢材、粗钢、生铁产量分别增长7.7%、5.2%和4.3%,其中,生铁产量同比增加7816万吨;海关统计口径我国铁矿石外贸进口量为11.7亿吨,创历史性新高,同比增加9675万吨,增长9.5%。

燃料油、石脑油、石油沥青等需求产量的增加,带动石油加工需求的较快增长,加之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原油价格总体走低,带动外贸原油进口、储备需求增加。2020年,我国燃料油、石脑油、石油沥青产量同比增长37.9%、6.4%和18.9%,拉动原油加工量增长3.0%,海关统计口径原油进口量为5.4亿吨,同比增长7.3%,同比增加3671万吨。

2020年,吞吐量净增量中,矿建材料、金属矿石、钢铁、水泥分别贡献了42%、20%、16%和8%,石油及制品贡献了16%。“基建”因素贡献了吞吐量增量中的80%以上,原油价格和下游需求因素贡献了近20%。集装箱贡献度很小;煤炭吞吐量大幅下降,贡献度是-12%。


[1] 本文中,北方指长江口以北,南方指长江口以南。

[2] 本文中,长江沿线指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和云南,西江沿线指广东、广西和贵州。

[3] 内河港口统计中,有苏州港和苏州内河港之分;本文中,苏州港的吞吐量,不含苏州内河港的吞吐量。

(本文发表于2021年1月29日中国交通报)

【打印】 【关闭】

规划院

规划青年

手机版